《天有二日》卜键 | PDF下载|ePub下载
内容简介 · · · · · ·
皇权交接之际,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揭秘权力核心圈的微妙关系,深度解读夹缝中的权力博弈。
乾隆末年,官场贪腐,乱象丛生,清王朝开始由盛世跌落。
在位近六十年的乾隆,设计了最特殊的禅让模式。
于是,太上皇不是退位的皇帝,而是升格的皇帝。
权位错置的政治格局之下,父子皇帝如何在亲情与皇权之间拿捏分寸?
一众朝臣尤其是宠臣和珅,如何经营当下与谋划未来?
这次禅让对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书以乾隆禅让为切入点,从乾隆六十年开始,把约五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军国大事一一展现,如苗疆动乱、福建官场贪污案、白莲教起事、海盗蜂起等,通过奏折、实录等史料对事件的发展过程、皇帝的决断、内阁的处理等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将乾隆禅让的初心与最终规划,两朝帝王在禅让时期的相处模式,枢阁大员在朝政中种种表现,剖析得细致而深刻,生动地描摹了这一特殊时期大清朝局中的历史人物群像,并对这一时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编辑推荐:
1.文史大家卜键经典代表作,以丰富的史料、细致的笔墨,再现盛世拐点的历史风云及裹挟其中的众生相。
2.兼具文学叙述的生动与史学考证的严谨,轻松好读,有趣有料。
3.全面展现乾隆禅让从最初设想到最终成形的心路历程。深刻解读乾隆、嘉庆的内心世界及训政模式下的官场生态。在政事纷纭中触及乾隆、嘉庆、和珅之间微妙的相处方式。
4.看懂大清王朝的唯一一次禅让,就看懂了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5.随文插入60余幅珍稀图片,全彩印刷,带领读者重回历史现场。
6.内外双封,圆背精装,锁线工艺,牢固耐翻。
名家推荐:
作者用非常文学的手法,借助新鲜的史料,活灵活现地呈现了那一段历史,且人物可信,人物的心理动机可信,叙事丰满而生动。
——作家 王蒙
这本书在大众和历史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使历史具有了可视感和现场感,但丝毫没有降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著名文史学者 金宏达
这本书很精彩,具有科普性,但又不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敏锐观察。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卜键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北京大学教授 傅刚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卜键,文学博士,研究员,文史学者,专栏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已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与文章三百余篇,主持《清史·边政志》,主编《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等。
目录 · · · · · ·
引言 子夜的东暖阁 001
第一章 提前披露的最高机密 011
第一节 禅让之初心 013
一、平台上的默祷 013
二、两次立嫡 019
三、选定皇十五子 023
四、大清又有了皇储 026
第二节 从内阁到枢垣 031
一、枢阁中的“官二代” 031
二、和珅与王杰 036
三、火线提拔二阁臣 041
第三节 苗变之殇 046
一、战死的总兵 047
二、大员云集 050
三、军中三虎将 055
四、杀俘令 060
第四节 预设的皇权运行规则 066
一、关于“归政” 066
二、为数归期 070
三、顶层设计 073
四、宁寿宫与重华宫 076
第二章 大反贪 081
第一节 接连不断的整肃 083
一、乙卯科场风波 083
二、德明的三辆大车 085
第二节 福建官场的断崖式崩塌 093
一、将军魁伦的密奏 093
二、藩库出现巨额亏空 099
三、“官心惶怖” 102
四、新巡抚姚棻的旧账 104
第三节 十五万两盐规 109
一、前任库吏开银铺 109
二、盐务潜规则 112
三、“监毙十命”案中案 113
第四节 严旨督办 118
一、抄家连着抄家 118
二、绑缚刑场的督抚 122
三、被革职遣发的主审官 124
第三章 嗣皇帝 子皇帝 嗣子皇帝 129
第一节 禅让大典的极简版 131
一、喜字第一号玉宝 131
二、再开千叟宴 136
三、留居养心殿 138
第二节 “大事还是我办” 144
一、何时提出的“训政” 144
二、改元后首次经筵 149
三、“污卮”的深意 154
第三节 称职的子皇帝 158
一、奔波之劳 158
二、御门听政 162
三、掖辇巡方的感觉 166
第四节 丧亡相继是重臣 169
一、将星陨坠 169
二、奔赴前线的和家子侄 172
三、孙士毅之死 174
四、瘟神扑向和琳 176
第四章 两朝天子一朝臣 179
第一节 白莲教起事 181
一、钦犯刘之协 181
二、除夕夜的捕杀 184
三、辰年辰月辰日 186
第二节 “二皇帝”和珅 189
一、拦截帝师朱珪进京 189
二、不如意事常八九 197
三、选择性发飙 200
第三节 子皇后大丧 207
一、喜塔腊氏的幸运与不幸 207
二、父子分离的日子 211
三、受宠与受责 215
第四节 枢阁变局 221
一、还是要用刘墉 221
二、又一个乌龙 224
三、阿桂辞世与和珅上位 229
第五章 失宁的山河 233
第一节 京城的水与火 235
一、永定河溃决 236
二、火烧乾清宫 240
三、翰詹大考 245
第二节 从近海到外洋 249
一、海盗袭杀班兵 251
二、来自安南的洋盗 255
三、海盗的帮伙 261
第三节 杀戮之痛 269
一、桃花马上看重 269
二、军中无大将 278
三、官逼民反 281
第四节 黄水滔滔 287
一、丰汛六堡大决口 287
二、“又有漫溢之事” 296
三、河决睢堤 304
第六章 上皇的最后一个冬天 313
第一节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 315
一、安眠的喜悦 315
二、有这么一个传说 317
三、憧憬“林下” 320
第二节 未能举办的九十大寿 324
一、重建乾清宫 325
二、子皇帝领衔的吁请 329
三、“望九”与“来孙” 331
第三节 世上已无太上皇 336
一、望捷 337
二、参莲饮 339
三、遗诏的蹊跷 344
第四节 诛杀和珅 348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 348
二、盛世的祭品 351
三、衣带诗 357
四、跳出一个萨彬图 370
第七章 颙琰亲政 375
第一节 胡齐仑冒滥军费案 377
一、能臣落马 377
二、支领清单上的统兵大员 385
三、审讯福宁 389
四、“严参重处”的苦心 396
第二节 整顿军务 400
一、“时深焦急” 400
二、该换的与不该换的 403
三、那彦成督军 408
第三节 求言与拒谏 414
一、上言的门槛 414
二、拒绝“维新” 417
三、洪亮吉事件 420
四、被刺痛的皇上 424
第四节 南疆有隐患 430
一、大和卓的小儿子 430
二、“贵种” 434
三、“殊属多事无谓” 439
结 语 禅让梦残 443
参考书目 449
跋:那个时代的君臣父子 455
试读:
引言 子夜的东暖阁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1796年2月9日),子正时分,大清紫禁城养心殿,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弘历照例早起,走进东暖阁,举行一年一度的“元旦开笔”。这个私密的清宫祈愿仪式,为乃父雍正所创,参与者仅皇帝一人。此前两千余年的我国历史中,尚未见前朝皇帝这么做。
隆冬时节,光是这份半夜起床就大不易。
东暖阁内明窗前,紫檀长案,一应法物皆已摆设停当:象征疆域安宁的“金瓯永固杯”,注满屠苏酒;雕漆龙盘中盛放古铜八趾吉祥炉和香盘,散溢着兰麝之气;专用的玉烛晶莹剔透,要由皇帝亲手点燃;正中铺展着御用黄笺,一侧的笔架上,是那管特制的“万年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三,第二则,记述甚详,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77页)。又到了大清皇帝新年开笔的庄重时刻,此乃弘历第六十一次为新的一年祈福,应会浮想联翩。
元旦开笔,又叫元旦试笔、元旦举笔,本为流行于读书人中的一种习俗,即在进入新岁之始,写下心中的愿望,不外“科场顺遂”“连捷进士”之类吉利话。胤禛登基后政治局面凶险复杂,内廷争斗激烈,外朝议论纷飞,也是“压力山大”。一个多月后改年号为雍正,新纪元的第一天,胤禛夜不能寐,索性披衣而起,走进东暖阁,提笔书写心声,除五谷丰登、民安乐业等吉祥套语,更为紧要的是对政通人和的殷切期盼。从这之后,诞生了一个程序极简的宫中仪式—元旦开笔。
六十年前的此刻,二十五岁的弘历第一次站在书案前,全无其父之沉重,信心满满,一口气题写了三笺。第二笺先以朱笔,居中写下“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气致祥,丰年为瑞”;两侧改用墨笔,分别是“愿共天下臣民永享升平”,“所愿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成为后世清帝沿用的基本格式。乾隆二十五年(1760)元日,清军已勘定南疆的变乱、统一了祖国大西北,弘历志得意满,在开笔中亦有所体现。至二十七年(1762)的大年初一,就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措辞,除开头的年份外,主体为四字一组,共二十八个字,一成不变地沿承了三十多年。第一历史档案馆前馆长邹爱莲曾著文分析,论为乾隆由开拓进取到保守因循的一条例证(邹爱莲:《从“元旦开笔”看清帝治世思想的变化》,《清史参考》2013年4月1日),所见极是。
宫中礼仪自具教化的意义,比较起来,元旦开笔似乎侧重清帝个人情感的抒发。虽说一年年陈陈相因,毫无变化,乾隆对开笔仪式还是极其重视的。去年九月初三日,在颁诏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储并赐名颙琰之后,乾隆曾将他领至养心殿东暖阁,“教以先朝留贻例典及开笔御用法物”(颙琰:《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古今体诗十二首·元旦试笔,诗间小注,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第406页),向太子讲述元旦开笔的由来,并现场演示了一整套仪节,所写正是那二十八字。那是一个父子独处的温馨时刻,也是皇位传承的序幕,多年后颙琰忆起此场景,仍是点滴在心。
再过几个时辰,新帝颙琰就要登基,弘历就要成为太上皇帝了。当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禅让大典即将举行,此一番开笔自与往年不同。开笔祈愿是皇帝的私密行为,要屏退众臣,而这次,一般认为皇太子颙琰会恭侍在侧。老皇帝将笔毫在香炉上熏一熏,先以朱笔写下“六十一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再换墨笔,于左右各书八字:“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除了年份的变化,仍是那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字句。接下来,颙琰郑重接过那管万年枝,一笔一画,将父皇所书恭谨照录一遍。此事虽不列入礼典,却是新岁宫中第一仪式,然后才开始到奉先殿、堂子等处行礼。在这个温馨的场景中,弘历父子仍为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几个时辰后便是太上皇与皇帝,以同样的吉祥文字,迎接丙辰年的到来。
史籍中关于元旦开笔的记载很少,就连皇帝的起居注也无所涉及。两朝天子是一起在养心殿开笔么?我们找不到实证,实际上有违于开笔的私密性,操作起来也很难。推测是分别举行,皇太子所居毓庆宫也有东暖阁,颙琰应是在那里开笔。有意思的是,这两份当年秘藏的御笔黄笺历经劫火,竟然保存完好:乾隆的手在书写时显然有些颤抖,笔画也略显潦草,“旦”和“良”几乎粘连重合;颙琰所题则工工整整,端庄中略显拘谨。所不同的是年号,弘历题为“乾隆六十一年”,颙琰写的则是“嘉庆元年”。同一时期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多有之,而父子交班、明确禅让之后仍如是者,此为唯一一例。这当然是太上皇帝的意思,颙琰只能遵父皇之旨书写。不独禅让伊始,以后的三个大年初一也都如此。
弘历父子写毕,亲手将吉语条幅折好密缄,交与所司妥存。内务府恭进当年时宪书(即历书,因避弘历的名讳改称),“流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意”(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三,第177页)。遵照乾隆的旨意,去年十月间就印制了嘉庆元年时宪书,颁行天下;而父子二人此刻所读,当为“乾隆六十一年时宪书”,是应嗣皇帝颙琰率诸王大臣恳切叩请,得到允准在宫内使用的。
一个新的、政治结构特殊的时期开始了。
· · · · · ·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