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层文官》赖瑞和 | PDF下载|ePub下载
类别: 文化
内容简介 · · · · · ·
唐代的五大类高层文官:宰相、词臣、史官、财臣、牧守,是唐代最接近皇帝皇权,最全面掌控国家财赋,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员。这些高层文官,在唐代经历了使职化的过程,从普通的职事高官,演变成皇帝的特使。在这种体制下,皇权得以进一步扩张。
本书通过个案分析,试图阐释唐代高层文官复杂官衔的特征和深层意义,细致解读官员履历材料,展现出级别的升迁或贬黜、职事的清要或边缘、俸禄的丰厚或微薄,使读者深入体会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实态。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于马来西亚。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为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2016年秋退休回马来西亚老家新山市归隐。
目录 · · · · · ·
序言
联经版自序
导言
一、“兼”字真义和本官
二、本官、闲官和使职的出现
三、本书以使职为切入点
四、为何挑选此五大类官员?
第一部分 使职和职事官
第一章 使职的起源和职事官的相互演变
一、唐代的“官”与“职”
二、使职新论:人类先有使职,后有职事官
三、从使职演变为职事官
四、从职事官演变为使职
五、结语
第二章 钱大昕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一、钱大昕的使职论
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三、为何唐代使职皆无官品?
四、结语
第三章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的前因与后果
一、载与不载
二、职事书不承认使职
三、四大职官书的原始材料
四、为何只载职事官,不载许多使职?
五、职官书所造成的后果
六、结语
第二部分 宰臣
第四章 唐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
一、宰相的使职特征
二、宰相的各种使职称号
三、知政事和参知政事型宰相
四、同中书门下型宰相
五、同平章事型宰相
六、宰相的其他名号
七、结语
第五章 唐宰相的权力与下场
一、宰相的权力基础:皇帝的信任
二、皇帝一宰相一翰林学士一宦官
三、宰相的命运下场
四、结语
第三部分 词臣
第六章 唐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一、中书舍人在唐代的演变大略
二、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三、北门学士
四、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纠葛情结
五、中书舍人作为本官
六、结语
第七章 唐知制诰的使职本质
一、动宾结构的官名
二、使职常以他官充任
三、白居易的见证
四、结语
第八章 唐三大类型知制诰的特征与区别
一、第一型知制诰
二、第二型知制诰
三、第三型知制诰
四、中书舍人不带知制诰
五、知制诰的双重含义
六、出土墓志中的知制诰
七、结语
第九章 唐后期三大类词臣的升迁与地位
一、郎官知制诰的升迁:白居易和元稹的案例
二、两种中书舍人:权德舆和李德裕的案例
三、翰林学士的权位
四、文士之极任
五、结语
第四部分 史官
第十章 刘知几和唐史馆史官的官与职
一、撰文修史,岂任秘书?
二、奇异的插曲
三、解谜之乐:子玄的官历
四、刘知几的“官”与“职”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唐史官的使职化
一、唐史馆史官的任命
二、史官的使职化及专业化
三、唐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
四、史馆设立的后续效应
五、专任史官?兼职史官?
六、结语
第五部分 财臣
第十二章 宇文融和唐玄宗朝的财税使职
一、唐初的财政职事官
二、宇文融登场
三、宇文融的出身与仕历背景
四、毛遂求官模式
五、宇文融的覆囚使和租庸地税使
六、常赋外的征税:羡余和进奉
七、四族皆覆,为天下笑
八、玄宗朝财税使职的特征和意义
九、结语
第十三章 第五琦和盐铁使及理想的税法
一、第五琦的崛起
二、毛遂模式和盐铁使的诞生
三、榷盐为理想税法
四、盐价问题
五、盐铁使及其地方附属组织
六、结语
第十四章 杨国忠和度支司的使职化
一、判度支和度支使
二、杨国忠登场
三、太府司农及度支司的使职化
四、度支渐权百司之职
五、结语
第十五章 李泌和户部钱及户部司的使职化
一、李泌登场
二、第一位户部使
三、除陌和垫陌
四、户部钱的特点
五、户部司的使职化
六、结语
第六部分 牧守及总结
第十六章 唐州府定位和刺史的职望与选任
一、州府定位的类别与目的
二、州府定位的变动
三、州府定位和刺史职望
四、刺史的官品和职望
五、州府定位和刺史俸钱
六、州府定位和刺史的选任
七、结语
第十七章 唐刺史的税官角色
一、职官书中的刺史职掌
二、抚字黎庶和税务
三、刺史收税和考课
四、额外加征
五、结语
第十八章 唐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一、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二、刺史兼充都督
三、刺史或都督兼充都护
四、刺史或都督兼充节度使
五、刺史兼充的其他使职
六、刺史兼充各种使职的意义
七、刺史兼使职的官衔解读
八、二级制或三级制?
九、结语
第十九章 总结
参考书目
附录 唐职事官和使职特征对照表
索引
后记
· · · · · ·
联经版自序
导言
一、“兼”字真义和本官
二、本官、闲官和使职的出现
三、本书以使职为切入点
四、为何挑选此五大类官员?
第一部分 使职和职事官
第一章 使职的起源和职事官的相互演变
一、唐代的“官”与“职”
二、使职新论:人类先有使职,后有职事官
三、从使职演变为职事官
四、从职事官演变为使职
五、结语
第二章 钱大昕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一、钱大昕的使职论
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三、为何唐代使职皆无官品?
四、结语
第三章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的前因与后果
一、载与不载
二、职事书不承认使职
三、四大职官书的原始材料
四、为何只载职事官,不载许多使职?
五、职官书所造成的后果
六、结语
第二部分 宰臣
第四章 唐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
一、宰相的使职特征
二、宰相的各种使职称号
三、知政事和参知政事型宰相
四、同中书门下型宰相
五、同平章事型宰相
六、宰相的其他名号
七、结语
第五章 唐宰相的权力与下场
一、宰相的权力基础:皇帝的信任
二、皇帝一宰相一翰林学士一宦官
三、宰相的命运下场
四、结语
第三部分 词臣
第六章 唐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一、中书舍人在唐代的演变大略
二、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三、北门学士
四、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纠葛情结
五、中书舍人作为本官
六、结语
第七章 唐知制诰的使职本质
一、动宾结构的官名
二、使职常以他官充任
三、白居易的见证
四、结语
第八章 唐三大类型知制诰的特征与区别
一、第一型知制诰
二、第二型知制诰
三、第三型知制诰
四、中书舍人不带知制诰
五、知制诰的双重含义
六、出土墓志中的知制诰
七、结语
第九章 唐后期三大类词臣的升迁与地位
一、郎官知制诰的升迁:白居易和元稹的案例
二、两种中书舍人:权德舆和李德裕的案例
三、翰林学士的权位
四、文士之极任
五、结语
第四部分 史官
第十章 刘知几和唐史馆史官的官与职
一、撰文修史,岂任秘书?
二、奇异的插曲
三、解谜之乐:子玄的官历
四、刘知几的“官”与“职”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唐史官的使职化
一、唐史馆史官的任命
二、史官的使职化及专业化
三、唐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
四、史馆设立的后续效应
五、专任史官?兼职史官?
六、结语
第五部分 财臣
第十二章 宇文融和唐玄宗朝的财税使职
一、唐初的财政职事官
二、宇文融登场
三、宇文融的出身与仕历背景
四、毛遂求官模式
五、宇文融的覆囚使和租庸地税使
六、常赋外的征税:羡余和进奉
七、四族皆覆,为天下笑
八、玄宗朝财税使职的特征和意义
九、结语
第十三章 第五琦和盐铁使及理想的税法
一、第五琦的崛起
二、毛遂模式和盐铁使的诞生
三、榷盐为理想税法
四、盐价问题
五、盐铁使及其地方附属组织
六、结语
第十四章 杨国忠和度支司的使职化
一、判度支和度支使
二、杨国忠登场
三、太府司农及度支司的使职化
四、度支渐权百司之职
五、结语
第十五章 李泌和户部钱及户部司的使职化
一、李泌登场
二、第一位户部使
三、除陌和垫陌
四、户部钱的特点
五、户部司的使职化
六、结语
第六部分 牧守及总结
第十六章 唐州府定位和刺史的职望与选任
一、州府定位的类别与目的
二、州府定位的变动
三、州府定位和刺史职望
四、刺史的官品和职望
五、州府定位和刺史俸钱
六、州府定位和刺史的选任
七、结语
第十七章 唐刺史的税官角色
一、职官书中的刺史职掌
二、抚字黎庶和税务
三、刺史收税和考课
四、额外加征
五、结语
第十八章 唐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一、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二、刺史兼充都督
三、刺史或都督兼充都护
四、刺史或都督兼充节度使
五、刺史兼充的其他使职
六、刺史兼充各种使职的意义
七、刺史兼使职的官衔解读
八、二级制或三级制?
九、结语
第十九章 总结
参考书目
附录 唐职事官和使职特征对照表
索引
后记
· · · · · ·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