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兴》李亮 | PDF下载|ePub下载
类别: 文化
内容简介 · · · · · ·
与一般春秋史以齐国、晋国为叙事中心不同的是,本书另辟蹊径,以身处边缘的楚国为切入点,用历史社会学范式来剖析楚国兴起的地缘优势、先进的政治文明、优秀政治家的卓越智慧、楚人的进取精神等,为我们讲述了楚国从边缘地带逐渐发展为南方政治中心,并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
在周制向秦制转变的过程中,楚国与秦国、齐国、晋国都期望通过自身的文化基因努力改造华夏中国断裂的社会形态,政霸体制的出现,就是各诸侯国对断裂的社会形态适应性改造的结果,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竞合。而楚国建立的较为稳定的君主政体,具有了遏制华夏中国出现分裂倾向的作用,为华夏中国走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的借鉴。
正是有了楚国的参与,春秋时期的华夏中国才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新姿态。跳出以齐晋为叙事中心的东周史,用社会形态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审视东周社会。这种尝试既是对东周历史的新反思,也是对历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一种完善。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学科背景,擅长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挖掘和剖析史料,主要从事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复杂系统、中国社会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参与多部教材的编(译)写,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5部,代表作有《游侠、豪族与名士:三国争霸时代的权力格局》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社会形态演变与政霸体制 /1
一、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化的内部逻辑 /1
二、春秋时期政霸体制的创建 /6
旧世界的解体:战争与东周国家新秩序 /11
一、东周国家新秩序 /11
二、南北权力重心的转移 /16
第一部分 崛起与窥视
西周:典型的领主封建制王国 /004
一、西周的列国 /004
二、西周封建制的特点 /006
第一章 历史选择了楚与秦 /010
一、本是同根生 /010
二、恭顺的秦人 /012
三、栖于幽谷的雏凤 /014
四、西伐与东征:楚人“开江上楚蛮之地”/018
五、势不两立:秦人与戎族的战争 /021
六、危险的边疆:两周时代的游牧民族 /023
七、宿敌:羌族与匈奴 /027
八、桀骜的楚人 /031
第二章 伟大的河:春秋时代的汉水和淮域世界 /034
一、芈姓有乱,必季实立 /034
二、星罗棋布的列国:汉阳地区的形势 /037
三、汉阳地区的少数民族 /042
四、小国林立的淮域 /044
第三章 崛起:楚人与汉东之战 /049
一、渡汉水,灭权国 /049
二、一项政治创举:县制的建立 /052
三、东周时代的县制 /054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制 /058
五、秦朝的郡县制 /060
六、随人与有色金属 /062
七、伐谋与伐兵:第一次楚随战争 /064
八、第二次楚随战争 /067
九、大局已定,雄霸汉东 /071
第四章 进攻:楚人与汉阳根据地的形成 /074
一、远交与近攻:楚人对江汉列国的蚕食 /074
二、楚罗战争与惨败鄢水 /076
三、因祸得福:罗之役带给楚人的思考 /079
四、“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082
五、为子孙谋:武王的政治遗产 /084
六、祝融八姓,陆终六子 /086
七、迁都 /089
八、假邓伐申:楚人与汉北之战 /091
九、正与奇:楚人对蔡、息的觊觎 /093
十、伐蔡灭息:楚人逐鹿中原的序幕 /095
十一、虽死不辞:楚人的雄心 /097
第二部分 文明与暴力
巨变:从“共主时代”到“霸主时代”/105
一、周王室的衰落 /105
二、周代权力中心的转移 /107
第五章 王室微,霸主起 /110
一、从西垂大夫到始封公爵 /110
二、“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113
三、“地至岐”:秦人与戎人在岐山的斗争 /115
四、扩张:从岐以西到岐以东 /117
五、转向:从西据渭水到东窥黄河 /119
第六章 逐鹿中原 /122
一、祸起萧墙:政变中诞生的雄主 /122
二、权臣、政变与亲政 /124
三、北上中原:楚人对齐国霸权的挑战 /127
四、借题发挥:齐人与楚人的政治博弈 /129
五、召陵之盟:楚齐争霸的序幕 /132
六、衰落的霸权:齐桓公晚期的政治形势 /134
七、围许救郑:中原南部的地缘形势 /136
第七章 两个战场,两场战争 /140
一、横扫淮水 /140
二、一场没有硝烟的争霸:楚、齐在淮域的角逐 /143
三、秦晋之好/146
四、秦国的“客卿制度”/148
五、“骊姬之乱”与秦国插手晋国内政的开端 /149
六、反目:秦晋争夺河西的斗争 /153
七、韩原之战与“爰田制”/155
八、占据河西,以危晋人 /157
第八章 争霸 /160
一、齐国的内乱 /160
二、硬充霸主的宋襄公 /162
三、威霸与仁霸:楚宋争霸的战术较量 /164
四、燕飨,交战 /166
五、霸主的“名”与“实”/168
六、一场风花雪月的政治交易 /170
七、貌合神离的“秦晋之交”/172
八、鄀之役: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 /174
九、此地无声胜有声:大战前的政治局势 /176
十、扩军与备战 /180
十一、撤兵?决战? /182
十二、隐患:若敖氏与成王的矛盾 /186
十三、诱敌深入 /187
十四、城濮之战与晋国霸权的确立 /190
第三部分 争霸与妥协
南方:中国文化的第二中心 /199
一、楚人与中国文化第二中心的兴起 /199
二、南方之珠:东周时代的湖北地区 /202
三、铜矿、文化与民族思想 /204
四、青铜器与物质文明 /207
第九章 将战争进行到底 /210
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10
二、由东转西:秦国战略方向的调整 /212
三、切除毒瘤,遂霸西戎 /214
四、崤之役:第一次秦晋战争 /217
五、《秦誓》与穆公的高姿态 /220
六、彭衙与王官之役:第二次晋秦战争 /222
第十章 攘外必先安内 /225
一、政变:君臣之争公开化 /225
二、楚穆王的征伐之旅 /228
三、“韬光以远祸,敛翼以待时”/231
四、巩固后方:楚人与灭庸之战 /233
五、机遇与挑战:庄王时代的国家间关系 /237
六、问鼎周室:楚晋争霸的预演 /240
七、一场惨烈的权力博弈 /243
八、秦人与君主体制 /247
第十一章 最后一位霸主 /251
一、灭群舒,会吴越 /251
二、楚国出了个孙叔敖 /252
三、挺进中原 /254
四、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前的国家间形势 /256
五、战还是和:晋军内部的战略分歧 /260
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62
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5
八、邲之战 /267
九、一场早已看出端倪的战争 /269
十、“以战止战,以杀止杀”/272
第四部分 和平与紊乱
分合: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中国疆域 /281
一、创业:“国号周”的形成 /281
二、壮大:“周王国”的建立 /283
三、分裂:春秋时代的诸国疆域 /286
第十二章 和与战,友与敌 /291
一、“灭萧围宋”,尽显霸主的本色 /291
二、楚国的“内忧”和“外患”/295
三、战略试探:晋楚之间的局部摩擦 /297
四、联吴抗楚:晋人的新战略 /299
五、联郑制晋:楚人的老战术 /302
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晋、秦、楚的三国杀 /303
第十三章 “东西之争”与“南北对峙”/307
一、秦晋战争:一场势力均衡的较量 /307
二、令狐之战与河曲之役 /308
三、晋秦麻隧之战 /311
四、残阳如血:秦晋东西之争的结束 /313
五、晋楚鄢陵之战 /316
六、晋楚战争:一场全方位的大国博弈 /320
七、一地鸡毛:晋楚南北对峙的落幕 /322
第十四章 平分霸权 /326
一、战略收缩 /326
二、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 /330
三、吴人与楚人 /332
四、灵王时期南方各国局势 /335
五、平王时期的各诸侯国关系 /338
六、吴人的野心 /341
七、战争、国殇与迁都 /343
八、“善败不亡者也”/346
九、楚人、吴人与越人 /348
跋 曙光:战国初期国家秩序的突变 /353
一、春秋末战国初国家形势的巨变 /353
二、战争与帝国体制的形成 /357
春秋至战国初期大事记 /362
附录 /390
附录一 西周政府组织结构图 /390
附录二 西周分期及王系表 /393
附录三 两周简表 /394
附录四 楚世系表 /395
附录五 秦世系表 /397
附录六 晋世系表 /399
附录七 齐世系表 /401
附录八 春秋至战国初四大诸侯表 /403
参考文献 /404
· · · · · ·
一、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化的内部逻辑 /1
二、春秋时期政霸体制的创建 /6
旧世界的解体:战争与东周国家新秩序 /11
一、东周国家新秩序 /11
二、南北权力重心的转移 /16
第一部分 崛起与窥视
西周:典型的领主封建制王国 /004
一、西周的列国 /004
二、西周封建制的特点 /006
第一章 历史选择了楚与秦 /010
一、本是同根生 /010
二、恭顺的秦人 /012
三、栖于幽谷的雏凤 /014
四、西伐与东征:楚人“开江上楚蛮之地”/018
五、势不两立:秦人与戎族的战争 /021
六、危险的边疆:两周时代的游牧民族 /023
七、宿敌:羌族与匈奴 /027
八、桀骜的楚人 /031
第二章 伟大的河:春秋时代的汉水和淮域世界 /034
一、芈姓有乱,必季实立 /034
二、星罗棋布的列国:汉阳地区的形势 /037
三、汉阳地区的少数民族 /042
四、小国林立的淮域 /044
第三章 崛起:楚人与汉东之战 /049
一、渡汉水,灭权国 /049
二、一项政治创举:县制的建立 /052
三、东周时代的县制 /054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制 /058
五、秦朝的郡县制 /060
六、随人与有色金属 /062
七、伐谋与伐兵:第一次楚随战争 /064
八、第二次楚随战争 /067
九、大局已定,雄霸汉东 /071
第四章 进攻:楚人与汉阳根据地的形成 /074
一、远交与近攻:楚人对江汉列国的蚕食 /074
二、楚罗战争与惨败鄢水 /076
三、因祸得福:罗之役带给楚人的思考 /079
四、“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082
五、为子孙谋:武王的政治遗产 /084
六、祝融八姓,陆终六子 /086
七、迁都 /089
八、假邓伐申:楚人与汉北之战 /091
九、正与奇:楚人对蔡、息的觊觎 /093
十、伐蔡灭息:楚人逐鹿中原的序幕 /095
十一、虽死不辞:楚人的雄心 /097
第二部分 文明与暴力
巨变:从“共主时代”到“霸主时代”/105
一、周王室的衰落 /105
二、周代权力中心的转移 /107
第五章 王室微,霸主起 /110
一、从西垂大夫到始封公爵 /110
二、“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113
三、“地至岐”:秦人与戎人在岐山的斗争 /115
四、扩张:从岐以西到岐以东 /117
五、转向:从西据渭水到东窥黄河 /119
第六章 逐鹿中原 /122
一、祸起萧墙:政变中诞生的雄主 /122
二、权臣、政变与亲政 /124
三、北上中原:楚人对齐国霸权的挑战 /127
四、借题发挥:齐人与楚人的政治博弈 /129
五、召陵之盟:楚齐争霸的序幕 /132
六、衰落的霸权:齐桓公晚期的政治形势 /134
七、围许救郑:中原南部的地缘形势 /136
第七章 两个战场,两场战争 /140
一、横扫淮水 /140
二、一场没有硝烟的争霸:楚、齐在淮域的角逐 /143
三、秦晋之好/146
四、秦国的“客卿制度”/148
五、“骊姬之乱”与秦国插手晋国内政的开端 /149
六、反目:秦晋争夺河西的斗争 /153
七、韩原之战与“爰田制”/155
八、占据河西,以危晋人 /157
第八章 争霸 /160
一、齐国的内乱 /160
二、硬充霸主的宋襄公 /162
三、威霸与仁霸:楚宋争霸的战术较量 /164
四、燕飨,交战 /166
五、霸主的“名”与“实”/168
六、一场风花雪月的政治交易 /170
七、貌合神离的“秦晋之交”/172
八、鄀之役: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 /174
九、此地无声胜有声:大战前的政治局势 /176
十、扩军与备战 /180
十一、撤兵?决战? /182
十二、隐患:若敖氏与成王的矛盾 /186
十三、诱敌深入 /187
十四、城濮之战与晋国霸权的确立 /190
第三部分 争霸与妥协
南方:中国文化的第二中心 /199
一、楚人与中国文化第二中心的兴起 /199
二、南方之珠:东周时代的湖北地区 /202
三、铜矿、文化与民族思想 /204
四、青铜器与物质文明 /207
第九章 将战争进行到底 /210
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10
二、由东转西:秦国战略方向的调整 /212
三、切除毒瘤,遂霸西戎 /214
四、崤之役:第一次秦晋战争 /217
五、《秦誓》与穆公的高姿态 /220
六、彭衙与王官之役:第二次晋秦战争 /222
第十章 攘外必先安内 /225
一、政变:君臣之争公开化 /225
二、楚穆王的征伐之旅 /228
三、“韬光以远祸,敛翼以待时”/231
四、巩固后方:楚人与灭庸之战 /233
五、机遇与挑战:庄王时代的国家间关系 /237
六、问鼎周室:楚晋争霸的预演 /240
七、一场惨烈的权力博弈 /243
八、秦人与君主体制 /247
第十一章 最后一位霸主 /251
一、灭群舒,会吴越 /251
二、楚国出了个孙叔敖 /252
三、挺进中原 /254
四、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前的国家间形势 /256
五、战还是和:晋军内部的战略分歧 /260
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62
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5
八、邲之战 /267
九、一场早已看出端倪的战争 /269
十、“以战止战,以杀止杀”/272
第四部分 和平与紊乱
分合: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中国疆域 /281
一、创业:“国号周”的形成 /281
二、壮大:“周王国”的建立 /283
三、分裂:春秋时代的诸国疆域 /286
第十二章 和与战,友与敌 /291
一、“灭萧围宋”,尽显霸主的本色 /291
二、楚国的“内忧”和“外患”/295
三、战略试探:晋楚之间的局部摩擦 /297
四、联吴抗楚:晋人的新战略 /299
五、联郑制晋:楚人的老战术 /302
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晋、秦、楚的三国杀 /303
第十三章 “东西之争”与“南北对峙”/307
一、秦晋战争:一场势力均衡的较量 /307
二、令狐之战与河曲之役 /308
三、晋秦麻隧之战 /311
四、残阳如血:秦晋东西之争的结束 /313
五、晋楚鄢陵之战 /316
六、晋楚战争:一场全方位的大国博弈 /320
七、一地鸡毛:晋楚南北对峙的落幕 /322
第十四章 平分霸权 /326
一、战略收缩 /326
二、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 /330
三、吴人与楚人 /332
四、灵王时期南方各国局势 /335
五、平王时期的各诸侯国关系 /338
六、吴人的野心 /341
七、战争、国殇与迁都 /343
八、“善败不亡者也”/346
九、楚人、吴人与越人 /348
跋 曙光:战国初期国家秩序的突变 /353
一、春秋末战国初国家形势的巨变 /353
二、战争与帝国体制的形成 /357
春秋至战国初期大事记 /362
附录 /390
附录一 西周政府组织结构图 /390
附录二 西周分期及王系表 /393
附录三 两周简表 /394
附录四 楚世系表 /395
附录五 秦世系表 /397
附录六 晋世系表 /399
附录七 齐世系表 /401
附录八 春秋至战国初四大诸侯表 /403
参考文献 /404
· · · · · ·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