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版)》景跃进 主编 | PDF下载|ePub下载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6
页数: 36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ISBN: 9787300328478
内容简介 · · · · · ·
由景跃进、陈明明和肖滨三位教授联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致力于从经验层面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原理、基本结构、主要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书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入手,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旨在实现“自我监督”的纪检监察系统、实现“党管干部”的组织系统、实现“精英吸纳”的统战系统,以及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和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三大议题;最后,从群众与公民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本书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8所高校的11位学者组成的作者团队倾力打造的精品力作。全书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将中国共产党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钥匙,将“党政体制”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词,认为只有深刻把握宪法与党章、法律与党规、国家机构与党的组织、正式制度与政治惯例之间的互补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强调历史脉络对于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应以内生演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变化和发展。
与第一版相比,本书第二版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更新,旨在系统反映近年来中国政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具体而言,本书第二版强化了党政体制的“系统”维度,增加了纪检监察系统、组织系统和统战系统三章,重写或大幅改写了宣传系统、军事系统、群众与公民等多章,将原有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两章合并为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章,其余章节也尽可能地进行了数据或材料更新、结构完善等方面的修订工作。
修订内容
第一,为适应党政关系的新变化,强化党政体制的“系统”维度。第二版增设了纪检监察系统、组织系统和统战系统,它们与第一版中的宣传系统、政法系统和军事系统一起,构成了党政体制的六大系统。组织和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履行其政治使命的必备工作,也是常规性工作(中国共产党设有组织部和统战部),增补这两大系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自不待言。需要说明的是纪检监察系统——为什么不设置独立一章讲国家监察委,而将其归入纪检监察系统?这一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量: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委虽然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机构——前者是党内最高纪律检查机关,后者是具有宪法地位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但它们合署办公,国家监察委主任同时也是中央纪委的副书记;检索两个机构的官方网站,也可以发现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委共用一个网站。这一制度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基本趋势——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下,统筹安排党的机构与国家/政府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将党的纪检与国家监察整合起来,放在纪检监察系统中加以考察,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政治的特点,也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反腐败事业。
第二,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相应修改。除新增章节外,全书各章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其中有的章节因为现实变化之大而几乎全部改写,如军事系统一章;有的章节因政策走势的变化而重点修改,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章;其他章节则与时俱进,或更新相关的数据和材料,或完善章节的内部结构,尽可能以理性的方式全面反映第一版以来中国政治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第三,因写作思路变化而做出的调整。本次教材修订是作者对中国政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不仅反映在相关章节的内容中,也体现在章节标题的修改上。如第一版中的“社会与公民”一章在第二版中调整为“群众与公民”。将“群众”带进来,是因为在中国政治中,除了国家/政府与公民关系之外,还有一组重要的政治关系,即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所熟知的“群众路线”便是在这一关系的脉络中生成的。在讨论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时,“将群众带进来”也意味着“将政党带进来”,唯其如此,关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才可能是完整而全面的。
第四,部分章节的合并。在增加章节的同时,第二版也做了一点“减法”,删除了“地方政府”一章,将相关内容融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章之中。
经过增补、修改、调整和合并,本教材由第一版的13章发展为15章,篇幅增加。对于教材修订而言,上述变化不可谓小。尽管有上述调整和变化,但教材的写作初心保持不变:实事求是,按照中国政治的本来面貌讲述中国政治。我们深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清中国故事——这是中国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和自主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客观认识中国政治现象,理性把握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当初编撰这本教材的出发点,也是本次修订工作恪守的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 · · · · · ·
景跃进,本书主编,前言、导论撰稿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曾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并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政治学”课程首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学等。著(编)有《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透视》《政治空间的转换:制度变迁与技术操作》《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专著和教材。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陈明明,本书主编,第1、2章撰稿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党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史等。著(编)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关于党治国家的一个观察与讨论》《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比较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专著和教材。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肖 滨,本书主编,第15章撰稿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政治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治理等。著(编)有《理解中国治理的广东样本:广东经验的理论分析》《现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政治学导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专著和教材。2018年作为项目成果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谈火生,本书副主编,第3、4、9章撰稿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治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思想史、协商民主理论、中国政治等。
于晓虹,本书副主编,第6、10章撰稿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司法政治、法律实证研究、司法大数据等。
刘 鹏,第5章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
李月军,第7、11章撰稿人。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尹 钛,第8章撰稿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黄冬娅,第12章撰稿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
关 凯,第13章撰稿人。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民族学系教授。
袁方成,第14章撰稿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目录 · · · · · ·
一、历史-空间维度的重要性
二、中国共产党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钥匙
三、“党政体制”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关键词
四、“党政体制”概念的认识(论)意义
五、中国政治的内生演化
第1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1.1 中国党政体制源起的历史逻辑
1.2 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作机制
1.3 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第2章 中国共产党
2.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2.2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及其变迁
2.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组织原则与政治功能
2.4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第3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3.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体制与运行
3.3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变迁
第4章 人民政协制度
4.1 人民政协制度的历史变迁
4.2 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与运行
4.3 人民政协制度的创新
第5章 中央人民政府
5.1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与发展:从政务院到国务院
5.2 国务院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及特征
5.3 国务院系统的运行与决策过程
第6章 纪检监察系统
6.1 纪检监察系统的历史
6.2 纪检监察系统的组织与运作
6.3 党政体制中的纪检监察系统
第7章 组织系统
7.1 组织系统的历史、构成与功能
7.2 党是如何管干部的——干部管理的原则与体制
7.3 干部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
第8章 宣传系统
8.1 宣传工作的历史
8.2 宣传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8.3 宣传系统的变迁及其运作
第9章 统战系统
9.1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9.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3 社会变迁与统战工作的发展
第10章 政法系统
10.1 政法系统的组织构成与历史发展
10.2 政法机关的组织与运作
10.3 党管政法与司法改革
第11章 军事系统
11.1 军事系统的历史起源与制度设置变迁
11.2 军事系统的领导原则与制度
11.3 军事系统的内部体制
11.4 党和国家治理中的军事力量
第12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12.1 中国特色的央地关系
12.2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维度
12.3 地方政府
第13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1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背景
13.2 民族区域自治的中国特色
13.3 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的挑战
13.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14章 基层治理
14.1 中国基层治理变革的历史脉络
14.2 中国基层治理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特征
14.3 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挑战和发展趋势
第15章 群众与公民
15.1 群众与群众路线
15.2 群团组织的定位与改革
15.3 公民权利的扩展
推荐阅读书目
· · · · · ·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