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方法论》李寿生著

《企业创新方法论》李寿生著 | PDF下载|ePub下载

企业创新方法论 版权信息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01
  • ISBN:9787111527701
  • 条形码:9787111527701 ; 978-7-111-52770-1

企业创新方法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企业创新战略的高度出发,旨在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宏观的理论引领和微观的方法指导。在今天这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大时代中,如何从全球、国家、企业三个维度协同思考时局,在深入研究与实践考证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的创新体系,使我国企业在创新之路上有理论可循、有工具可用、有效果可期,是作者李寿生先生集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经验创作本书的初衷,旨在为我国企业创新之路献策助航。

企业创新方法论 内容简介

直击“十三五”改革热点,把脉企业创新发展全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71次提到 “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活力的动力源泉,企业创新任重道远。本书从企业创新战略的高度出发,旨在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宏观的理论引领和微观的方法指导。从时代形势分析到未来前景把握,既有思维上的破旧立新,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归纳;既展现创新战略构建智慧,又提供创新环境和氛围营造策略;既重创新人才培养,又重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发展系统解决方案。但凡成功的创新,一定有方法;但凡失败的创新,一定有教训。从诸多企业创新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规律的创新方法,因为,创新不是无序的密码。

企业创新方法论 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前言**章 创新发展新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位的战略选择。 一、创新驱动引爆全球经济新趋势 二、创新是通向经济强国的大风口 三、紧迫感与责任感激发中国企业创新前行 四、中国企业创新发展任重道远第二章 创新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定位。无论是战争的经验还是企业管理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抵达目的地就容易很多。” 一、明确创新战略的核心要务 二、追溯战略定位的三个起源 三、把握战略定位的基本原则 四、战略定位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五、战略定位必须依靠战略配置的协同第三章 创新发展方法 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但凡成功的创新,一定有方法;但凡失败的创新,一定有教训。所以,从诸多企业创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规律的创新方法。 一、创新的颠覆与渐进 二、完整创新流程的四个步骤 三、创新不是无序的密码 第四章 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想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要建立起一种文化来支持这种创新,使创新文化成为公司发展的活力之源。 一、诚实铸就创新文化的品格 二、协同提升创新文化的境界 三、认真塑造创新文化的灵魂 四、担当夯实创新文化的基石 五、包容敞开创新文化的胸怀第五章 创新人才管理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也是创新的根本。世界上任何一个创新活动,无论是重大的颠覆式创新,还是微小的渐进式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努力。 一、打造人人都是创新者的企业环境 二、人尽其用,让企业创新人才释放潜能 三、用激励培养具有激情的创新者第六章 创新: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这两个基本点上,如何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我认为,必须要下大功夫、扎扎实实地在五个能力的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性成效。 一、能力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能力 二、能力二:创新战略的制定与管控能力 三、能力三:不拘一格的选人和用人能力 四、能力四:营造创新激励环境的能力 五、能力五:跨国投资和经营发展的能力后 记

企业创新方法论 作者简介

李寿生出生于1949年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客座教授。 曾先后担任原陕西省石化厅副厅长,原化学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计划司司长,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司司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业绩考核局局长、党委委员,并兼任机关服务管理局党委书记。现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曾主持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制订和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发表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论文以及调查报告二百余篇。

下载地址:

《企业创新方法论》李寿生著【benniaobook.org】.pdf

密码:2024 感谢您喜欢博主推荐此书,请支持购买正版。

备用下载地址:

链接2:点击下载 (百度网盘备用,解压密码: 8986)

链接3:点击下载 (UC网盘备用,解压密码: 8986)

链接4:点击下载 (迅雷网盘备用,解压密码: 8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