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大全》吕思勉 | PDF下载|ePub下载
创建
查看
24
类别: 文化
内容简介 · · · · · ·
《国学知识大全》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国学知识大全》整理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等著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作者观点权威,论述严谨,考证精详,旨在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纯粹的阅读体验,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作。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16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1926年后长期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吕思勉先生读书广博,治学严谨,考据功底精深,注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作等身,有《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传世。
目录 · · · · · ·
目 录
第一篇 国学概论
何谓国学 / 002
中国学术之分期 / 003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学 / 004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
——王官之学 / 008
先秦诸子之学 / 012
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 019
魏晋玄学 / 025
佛学 / 027
宋明理学 / 034
清代考据学 / 041
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 046
第二篇 经子解题
自序 / 050
论读经之法 / 051
一、诗 / 060
二、书 / 066
三、附论《逸周书》 / 073
四、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 078
五、易 / 091
六、春秋 / 096
七、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 102
论读子之法 / 105
一、老子 / 118
二、庄子 / 121
三、列子 / 126
四、荀子 / 128
五、晏子春秋 / 134
六、墨子 / 135
七、公孙龙子 / 140
八、管子 / 142
九、韩非子 / 148
十、商君书 / 152
十一、尹文子 / 155
十二、慎子 / 156
十三、邓析子 / 157
十四、吕氏春秋 / 158
十五、尸子 / 168
十六、鹖冠子 / 169
十七、淮南子 / 172
第三篇 理学纲要
序 / 178
绪论 / 180
理学之源 / 182
理学源流派别 / 198
濂溪之学 / 206
康节之学 / 215
横渠之学 / 226
明道伊川之学 / 235
晦庵之学 / 247
象山之学 / 263
浙学 / 272
宋儒术数之学 / 283
阳明之学 / 291
王门诸子 / 304
有明诸儒 / 317
总论 / 323
第四篇中国文化史
研究历史之目的 / 340
何谓文化 / 341
中国文化之起源 / 343
历史年代 / 346
三皇五帝事迹 / 348
古代之社会组织 / 353
社会阶级 / 357
古代之生业 / 363
古代之道路 / 370
古代之用人 / 373
先秦诸子学术 / 375
秦、汉时之新局势 / 377
此时之政情 / 379
汉代学术 / 383
汉代兵制变迁 / 384
汉代刑法变迁 / 385
此时代重要之现象 / 387
第五篇历史研究法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 394
历史的历史 / 398
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 404
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 409
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 414
作史的方法 / 419
研究历史的方法 / 425
第六篇 史学与史籍
史学定义 / 434
史籍溯源 / 436
史学缘起 / 439
史部大略(上) / 443
史部大略(下) / 447
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 450
史材 / 456
论搜辑 / 459
论考证 / 461
论论史事之法 / 465
史学演进趋势 / 469
第七篇 中国史籍读法
弁 言 / 474
史学之用安在 / 475
中国有史学吗? / 477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 481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 484
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 492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 506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 513
· · · · · ·
第一篇 国学概论
何谓国学 / 002
中国学术之分期 / 003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学 / 004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
——王官之学 / 008
先秦诸子之学 / 012
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 019
魏晋玄学 / 025
佛学 / 027
宋明理学 / 034
清代考据学 / 041
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 046
第二篇 经子解题
自序 / 050
论读经之法 / 051
一、诗 / 060
二、书 / 066
三、附论《逸周书》 / 073
四、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 078
五、易 / 091
六、春秋 / 096
七、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 102
论读子之法 / 105
一、老子 / 118
二、庄子 / 121
三、列子 / 126
四、荀子 / 128
五、晏子春秋 / 134
六、墨子 / 135
七、公孙龙子 / 140
八、管子 / 142
九、韩非子 / 148
十、商君书 / 152
十一、尹文子 / 155
十二、慎子 / 156
十三、邓析子 / 157
十四、吕氏春秋 / 158
十五、尸子 / 168
十六、鹖冠子 / 169
十七、淮南子 / 172
第三篇 理学纲要
序 / 178
绪论 / 180
理学之源 / 182
理学源流派别 / 198
濂溪之学 / 206
康节之学 / 215
横渠之学 / 226
明道伊川之学 / 235
晦庵之学 / 247
象山之学 / 263
浙学 / 272
宋儒术数之学 / 283
阳明之学 / 291
王门诸子 / 304
有明诸儒 / 317
总论 / 323
第四篇中国文化史
研究历史之目的 / 340
何谓文化 / 341
中国文化之起源 / 343
历史年代 / 346
三皇五帝事迹 / 348
古代之社会组织 / 353
社会阶级 / 357
古代之生业 / 363
古代之道路 / 370
古代之用人 / 373
先秦诸子学术 / 375
秦、汉时之新局势 / 377
此时之政情 / 379
汉代学术 / 383
汉代兵制变迁 / 384
汉代刑法变迁 / 385
此时代重要之现象 / 387
第五篇历史研究法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 394
历史的历史 / 398
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 404
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 409
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 414
作史的方法 / 419
研究历史的方法 / 425
第六篇 史学与史籍
史学定义 / 434
史籍溯源 / 436
史学缘起 / 439
史部大略(上) / 443
史部大略(下) / 447
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 450
史材 / 456
论搜辑 / 459
论考证 / 461
论论史事之法 / 465
史学演进趋势 / 469
第七篇 中国史籍读法
弁 言 / 474
史学之用安在 / 475
中国有史学吗? / 477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 481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 484
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 492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 506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 51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