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法)邦雅曼・贡斯当 | PDF下载|ePub下载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阎克文 刘满贵
出版年: 1999-12
页数: 473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公共译丛
ISBN: 9787100029629
内容简介 · · · · · ·
从法国大革命的实践来看,人民主权的原则也有可能被误用来论证某种前所未有的暴政。贡斯当是在对卢梭著作的不断评注和反思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的。贡斯当指出,主权在本质上必须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个人的独立与存在。不论是民主的政府还是少数人控制的政府,都不应企图跨越个人权力所要求的界限。我们必须记得一个真理:任何主权都必须由具体个人行使。企图通过民主方式来保证主权的绝对权力不侵害个人利益,其结果只能是一种幻想。现代人应该享有比古代人更多的个人权利――首先表现为现代人享有一系列受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预的个人权利,其次表现在公民权的淡化。个人自由是真正的现代人的自由。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邦雅曼·贡斯当(Henri-Benjamin Constant de Rebecque,1767—1830),法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政治活动家、自由主义派领袖。他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统治以及波旁王朝的复辟,并曾在苏格兰跟随亚当·斯密等英国启蒙思想家学习。其著名的政治论著包括《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1814)、《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1815)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1819)等。
译者:
阎克文,1956年生,曾任职于新华社,现为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重要译著包括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玛丽安妮·韦伯《韦伯传》等,代表性的作品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经济与社会》。
刘满贵,北京农学院外语教学部副教授。译著有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茱迪·史珂拉《美国公民权:寻求接纳》、达尔德尔《后外交时代:不受约束的美国》等。
李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专著《自由主义》,译著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主编“西方政治思想译丛”。
目录 · · · · · ·
第一编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
第二编 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
前言
1.论人民主权
2.论立宪君主制的王权的性质
3.论解散代议制议会的权利
4.论世袭制议院和不限制其成员人数的重要性
5.论代议制议会的选举
6.论财产条件
7.论代议制议会的辩论
8.论立法创制权
9.论大臣的责任
10.论申告大臣不值得公众信任
11.论下属的责任
12.论市政权力、地方当局和一种新型的联邦制
13.论宣战与媾和的权利
14.论宪政国家的武装力量组织
15.论财产权不可侵犯
16.论出版自由
17.论宗教自由
18.论个人自由
19.论司法保障
20.结语
第三编 征服的精神和产僭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一部分 征服的精神
1.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中与战争相容的德行
2.从战争角度看现代民族的特性
3.欧洲现状下的征服的精神
4.只为自身利益进行的军事竞赛
5.征服体制内军人阶层堕落的深层原因
6.这种好战精神对民族内部环境的影响
7.塑造此种好战精神所带来的后患
8.征服成性的政府对国民大众的影响
9.骗术必然需要高压手段的支持
10.战争体制带给文明和知识阶层的后患
11.一个征服性民族今天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
12.这些成功对被征服民族的影响
13.论全体一致
14.征服性民族成功后的必然结局
15.当今时代战争体制的后果
第二部分 僭主政治
1.比较僭主政治和君主制度的特定目的
2.僭主政治和君主制度的差异
3.僭主政治比绝对专制更为可恨的一面
4.僭主政治不可能在我们这个文明时代幸存
5.僭主政治不能靠暴力维持吗?
6.上世纪末提供给人类的那种自由
7.古代共和国的现代效仿者
8.为现代人提供古代人的自由所采用的手段
9.现代人厌恶这种假冒的自由是否意味着他们喜欢专制政治?
10.有利于个人行使专横权力的诡辩
11.专横权力在人类生活不同方面造成的影响
12.专横权力对知识进步的影响
13.专横权力统治下的宗教
14.人们不可能甘愿顺从任何形式的专横权力
15.作为维护僭主政治之手段的专制政治
16.正当统治本身使用非法和专制措施的后果
17.前述有关专制政治思考的含义
18.专制政治在我们这个文明时代尤其不能得逞的原因
19.僭主政治不可能靠专制政治来维持……
第四编 再论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
1.论革新、改革及制度的一致性和谐与稳定
2.对僭主政治的进一步思考
3.以威廉三世为例可能会引起的异议之辨析
附录:英译者序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