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维度》宋锋林 | PDF下载|ePub下载
类别: 科技
内容简介 · · · · · ·
“意识问题是当代自然科学最基本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意识研究不但有基本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世界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意识。人们开始重视意识与健康、意识与教育、意识与创新、意识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将造福于人类。”(唐孝威《从脑到灵魂的履行》推荐序)
意识或心智问题是大脑谜题的某种特定呈现,每个人的意识表现虽然五花八门、虚无缥缈、变幻莫测,但是其内部实际上有着极其严谨的运行规则,这套规则的结构呈现就是一套六维的张量系统。(详见附图)
AlphaGo由两个嵌套的奖励函数实现了超强的棋力运算,而人的所有行为、认知和价值趋向,则是由六个相互嵌套的分拣函数不断校验对比分化出来的。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从环境中提取信息,并在这六个价值分拣函数的调节下,不断充实丰富大脑皮层数据的过程,吸收的环境数据越多,人就愈成熟。
《认知的维度》这本书所重点阐述的,就是这套体系框架的建构方式和运行逻辑。它揭示了认知系统如何从原始的基本感觉体验,一步步演化到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认知能力。本书深入解构了认知体系各个层级的建构条件和建构过程,包括人的认知识别模式,人的运动调节程序,人的情绪作用机制,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人的社会关系延展,人的权利边界碰撞,人的行为决策方式等等。透过这套理论体系,就能够看到意识的绝妙构造,看到行为的精进方式,看到智慧的升级路径,看到生命的演化逻辑。
人的问题是社会经济问题的核心,这套理论体系对定性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典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也为建构匹敌人类智慧的通用智能系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 · · · · ·
宋锋林,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于广东移动工作十余年。
潜心钻研意识和认知问题十余年,致力于探究人的认知体系的底层运行逻辑。
目录 · · · · · ·
自序——物质与思维的第一性问题……………………1
第1章 人的意识与认知之谜………………………………1
§1.1 研究意识问题为何如此困难………………………2
§1.2 关于人的意识体系的100个典型问题…………4
§1.3 寻找认知与价值体系的普适模型……………….9
第2章 如何更好的解构意识的奥秘……………………11
§2.1 研究意识问题的基本方法………………………….12
§2.1.1 基于神经系统的总结归纳法……………………12
§2.1.2 基于语言文字体系的建模法……………………13
§2.1.3 基于感知和行为的黑箱法……………………….14
§2.2 意识建模的辅助思想工具………………………….15
§2.2.1 进化论思想…………………………………………….15
§2.2.2 控制论思想…………………………………………….16
§2.2.3 矛盾论思想…………………………………………….18
§2.3 模型的迭代与校验…………………………………….19
第3章 人的思维是水的结晶……………………………….20
§3.1 价值认知模型简要概括……………………………..21
§3.2 价值认知模型的描述方式………………………….24
第4章 本觉——知识的源泉……………………………….26
§4.1 认知事物的有效方式…………………………………27
§4.2 关于本元…………………………………………………..27
§4.3 什么是意识的本元?…………………………………28
§4.4 调节的基础与调节的方式………………………….30
§4.5 基于本觉的再适应学习……………………………..32
§4.6 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34
第5章 丛觉——分割与重组………………………………36
§5.1 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7
§5.2 从分类感知到综合认知……………………………..39
§5.3 丛觉对认知焦点的分化机制………………………43
§5.4 基于丛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45
§5.5 基于通信网络来看神经网络………………………46
第6章 履觉——实践出真知……………………………….51
§6.1 基于节律运动的稳态调节………………………….52
§6.2 引起稳态切换的条件分析………………………….54
§6.3 稳态调节是一个自适应过程………………………56
§6.4 基本行为程序的底层调节机制…………………..58
§6.5 基于机动过程的信号同步融合…………………..60
§6.6 认知与行为之间的依存关系………………………62
§6.7 基于机动过程的作用趋性认知…………………..66
§6.8 履觉的柬汰机制………………………………………..67
§6.9 基于机动过程的同步关系认知…………………..68
§6.10 基于履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70
§6.11 关于好奇心理………………………………………….73
§6.12 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74
§6.13 回看本觉和丛觉的行为机制…………………….78
第7章 弭觉——人性的释放……………………………….80
§7.1 主体是物质和关系的综合体………………………81
§7.2 情绪对作用关系趋向的引导作用……………….80
§7.3 弭觉对作用关系的价值分化………………………84
§7.4 情绪反馈对行为趋向的重塑………………………86
§7.5 需求关系与自我意识…………………………………90
§7.6 需要的触发与满足感的计算………………………93
§7.7 基于弭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95
§7.8 弭觉对多目标间作用关系逻辑的认知………..101
§7.9 主体的价值关系库…………………………………….103
§7.10 理解需求与经济………………………………………105
第8章 势觉——社会的熔炉……………………………….108
§8.1 主体间交互时的认知视角…………………………..109
§8.2 人与人交互时的双向调节…………………………..110
§8.3 主体受客体影响时的同化与异化心理认知…..112
§8.4 主体回应客体时所造成的反向影响趋性认知.116
§8.5 利益关系与嵌套关系…………………………………..119
§8.6 嵌套关系的具体表现…………………………………..123
§8.7 从需求的单向嵌套到双向嵌套…………………….127
§8.8 基于势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130
§8.9 迁移学习对主体价值观的分化…………………….133
§8.10 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36
第9章 虞觉——决策的力量…………………………………140
§9.1 问题的回溯求解过程…………………………………..141
§9.2 矛盾场景下的关系决策过程………………………..143
§9.3 虞觉及其柬汰机制………………………………………150
§9.4 发展关系及其表现………………………………………154
§9.5 行为决策的感性与理性……………………………….157
§9.6 高层认知对低层认知的重构………………………..163
§9.7 主体对时间概念的认知……………………………….166
§9.8 虞觉的迁移学习………………………………………….169
§9.9 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172
第10章 认知的维度……………………………………………..177
§10.1 价值认知模型的层次规律概括…………………..178
§10.2 趋性关系的维度递进…………………………………179
§10.3 意识层级的背景参照…………………………………182
§10.4 认知维度与观察尺度…………………………………185
第11章 价值的竞争…………………………………………….190
§11.1 什么是价值?……………………………………………191
§11.2 情绪与价值……………………………………………….193
§11.3 原始脑与情绪脑………………………………………..196
§11.4 感性脑与知性脑………………………………………..198
§11.5 柬汰机制的竞争组合…………………………………201
第12章 思维的局限…………………………………………….205
§12.1 从物质思维到关系思维……………………………..206
§12.2 从有形边界到无形边界……………………………..208
§12.3 从实质思维到主观认知……………………………..211
§12.4 从主观认知到客观认知……………………………..213
§12.5 从实践认知到关联认知……………………………..217
§12.6 认知的极限……………………………………………….219
第13章 第七层意识……………………………………………..222
§13.1 价值认知体系的循环演进………………………….223
§13.2 维度递进的关键因子…………………………………224
§13.3 第七层意识的要素表现……………………………..225
§13.4 第七层意识的价值分化……………………………..229
§13.5 进化的终点……………………………………………….232
附录一:核心逻辑图…………………………………………..236
附录二:概念索引………………………………………………240
后记……………………………………………………………………252
· · · · · ·
第1章 人的意识与认知之谜………………………………1
§1.1 研究意识问题为何如此困难………………………2
§1.2 关于人的意识体系的100个典型问题…………4
§1.3 寻找认知与价值体系的普适模型……………….9
第2章 如何更好的解构意识的奥秘……………………11
§2.1 研究意识问题的基本方法………………………….12
§2.1.1 基于神经系统的总结归纳法……………………12
§2.1.2 基于语言文字体系的建模法……………………13
§2.1.3 基于感知和行为的黑箱法……………………….14
§2.2 意识建模的辅助思想工具………………………….15
§2.2.1 进化论思想…………………………………………….15
§2.2.2 控制论思想…………………………………………….16
§2.2.3 矛盾论思想…………………………………………….18
§2.3 模型的迭代与校验…………………………………….19
第3章 人的思维是水的结晶……………………………….20
§3.1 价值认知模型简要概括……………………………..21
§3.2 价值认知模型的描述方式………………………….24
第4章 本觉——知识的源泉……………………………….26
§4.1 认知事物的有效方式…………………………………27
§4.2 关于本元…………………………………………………..27
§4.3 什么是意识的本元?…………………………………28
§4.4 调节的基础与调节的方式………………………….30
§4.5 基于本觉的再适应学习……………………………..32
§4.6 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34
第5章 丛觉——分割与重组………………………………36
§5.1 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7
§5.2 从分类感知到综合认知……………………………..39
§5.3 丛觉对认知焦点的分化机制………………………43
§5.4 基于丛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45
§5.5 基于通信网络来看神经网络………………………46
第6章 履觉——实践出真知……………………………….51
§6.1 基于节律运动的稳态调节………………………….52
§6.2 引起稳态切换的条件分析………………………….54
§6.3 稳态调节是一个自适应过程………………………56
§6.4 基本行为程序的底层调节机制…………………..58
§6.5 基于机动过程的信号同步融合…………………..60
§6.6 认知与行为之间的依存关系………………………62
§6.7 基于机动过程的作用趋性认知…………………..66
§6.8 履觉的柬汰机制………………………………………..67
§6.9 基于机动过程的同步关系认知…………………..68
§6.10 基于履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70
§6.11 关于好奇心理………………………………………….73
§6.12 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74
§6.13 回看本觉和丛觉的行为机制…………………….78
第7章 弭觉——人性的释放……………………………….80
§7.1 主体是物质和关系的综合体………………………81
§7.2 情绪对作用关系趋向的引导作用……………….80
§7.3 弭觉对作用关系的价值分化………………………84
§7.4 情绪反馈对行为趋向的重塑………………………86
§7.5 需求关系与自我意识…………………………………90
§7.6 需要的触发与满足感的计算………………………93
§7.7 基于弭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95
§7.8 弭觉对多目标间作用关系逻辑的认知………..101
§7.9 主体的价值关系库…………………………………….103
§7.10 理解需求与经济………………………………………105
第8章 势觉——社会的熔炉……………………………….108
§8.1 主体间交互时的认知视角…………………………..109
§8.2 人与人交互时的双向调节…………………………..110
§8.3 主体受客体影响时的同化与异化心理认知…..112
§8.4 主体回应客体时所造成的反向影响趋性认知.116
§8.5 利益关系与嵌套关系…………………………………..119
§8.6 嵌套关系的具体表现…………………………………..123
§8.7 从需求的单向嵌套到双向嵌套…………………….127
§8.8 基于势觉运作机制的迁移学习…………………….130
§8.9 迁移学习对主体价值观的分化…………………….133
§8.10 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36
第9章 虞觉——决策的力量…………………………………140
§9.1 问题的回溯求解过程…………………………………..141
§9.2 矛盾场景下的关系决策过程………………………..143
§9.3 虞觉及其柬汰机制………………………………………150
§9.4 发展关系及其表现………………………………………154
§9.5 行为决策的感性与理性……………………………….157
§9.6 高层认知对低层认知的重构………………………..163
§9.7 主体对时间概念的认知……………………………….166
§9.8 虞觉的迁移学习………………………………………….169
§9.9 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172
第10章 认知的维度……………………………………………..177
§10.1 价值认知模型的层次规律概括…………………..178
§10.2 趋性关系的维度递进…………………………………179
§10.3 意识层级的背景参照…………………………………182
§10.4 认知维度与观察尺度…………………………………185
第11章 价值的竞争…………………………………………….190
§11.1 什么是价值?……………………………………………191
§11.2 情绪与价值……………………………………………….193
§11.3 原始脑与情绪脑………………………………………..196
§11.4 感性脑与知性脑………………………………………..198
§11.5 柬汰机制的竞争组合…………………………………201
第12章 思维的局限…………………………………………….205
§12.1 从物质思维到关系思维……………………………..206
§12.2 从有形边界到无形边界……………………………..208
§12.3 从实质思维到主观认知……………………………..211
§12.4 从主观认知到客观认知……………………………..213
§12.5 从实践认知到关联认知……………………………..217
§12.6 认知的极限……………………………………………….219
第13章 第七层意识……………………………………………..222
§13.1 价值认知体系的循环演进………………………….223
§13.2 维度递进的关键因子…………………………………224
§13.3 第七层意识的要素表现……………………………..225
§13.4 第七层意识的价值分化……………………………..229
§13.5 进化的终点……………………………………………….232
附录一:核心逻辑图…………………………………………..236
附录二:概念索引………………………………………………240
后记……………………………………………………………………252
· · · · · ·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