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材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王晨升 陈亮》升 陈亮 编著 | PDF下载|ePub下载
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材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王晨升 陈亮 版权信息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 ISBN:9787111659556
- 条形码:9787111659556 ; 978-7-111-65955-6
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材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王晨升 陈亮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地介绍“用户体验设计”这门跨学科新兴技术的全貌,以拓展创新思维、启迪体验设计智慧。全书分为基础篇、原理篇、应用篇、实战篇和发展篇。基础篇介绍了人类感觉的要素、产品因素、环境因素和人类行为与交互等与体验息息相关的要素的科学定义、构成及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原理篇是对现有用户体验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总结,介绍了从KANO模型到用户体验五层设计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用户体验测试与评价方法;应用篇介绍了在不同领域应用体验设计原理时,对不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索引的建立;实战篇通过对成功企业体验设计案例的剖析,帮助读者去思考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适合的创新体验设计方法;发展篇介绍了体验设计领域的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一线设计师从不同视角对用户体验设计未来发展的展望,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对体验设计的影响。 本书的目的不是为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而是在厘清学科边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内涵的系统剖析,引导正确体验设计思维的建立,为设计师针对特定应用创造属于自己的、适用的个性化体验设计方案提供一般的遵循及知识索引。
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材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王晨升 陈亮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前 言
第1章 绪论001
1.1 体验与用户体验001
1.1.1 体验001
1.1.2 用户体验002
1.2 用户体验设计003
1.2.1 用户体验设计的起源与
发展004
1.2.2 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范畴007
1.2.3 体验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008
1.2.4 无障碍设计与用户体验010
1.3 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方法012
1.3.1 经典用户体验研究方法013
1.3.2 用户体验研究的时空观014
1.4 用户体验设计与相关学科016
1.4.1 工业设计017
1.4.2 艺术设计018
1.4.3 人机工程学018
1.4.4 心理学019
1.4.5 其他相关学科019
1.5 本书结构及阅读建议020
思考题021
基础篇――用户体验设计的科学基础
第2章 人类感觉的要素024
2.1 人因学与人的因素研究024
2.2 人体测量与人的生理局限性025
2.2.1 人体测量学的定义025
2.2.2 人体测量学的由来025
2.2.3 人体测量的方法与应用026
2.3 人类的感觉与感官027
2.3.1 神经系统与大脑028
2.3.2 视觉与眼睛033
2.3.3 听觉与耳035
2.3.4 触觉与皮肤036
2.3.5 其他感觉036
2.3.6 基本感觉现象039
2.4 人类的知觉与心理活动040
2.4.1 人类的知觉040
2.4.2 人类的心理活动043
2.5 感官体验与产品设计046
2.5.1 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046
2.5.2 产品设计中的听觉表现047
2.5.3 产品设计中的触觉表现048
2.5.4 产品设计中的味觉表现048
思考题049
第3章 产品因素050
3.1 产品的层次结构050
3.1.1 产品的概念050
3.1.2 产品的层次052
3.2 产品的交互性054
3.2.1 产品的可用性055
3.2.2 产品的可接受性057
3.3 产品体验058
3.3.1 产品体验的定义058
3.3.2 产品体验的研究体系059
3.3.3 产品体验研究的学科构成060
3.4 产品体验三要素061
3.4.1 产品的美学体验062
3.4.2 产品的意义体验063
3.4.3 产品的情感体验064
3.4.4 产品体验三要素之间的
关系065
3.4.5 个体与文化差异的影响067
思考题067
第4章 环境因素068
4.1 环境的概念068
4.1.1 自然与人工环境069
4.1.2 社会环境070
4.2 人-环境交互及其特点071
4.2.1 环境在个体功能发展中的
作用071
4.2.2 人-环境交互作用的特点072
4.3 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074
4.3.1 解释模型074
4.3.2 评价模型075
4.3.3 操作模型075
4.3.4 反应模型075
4.4 环境心理学简介076
4.4.1 环境心理学发展历史076
4.4.2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特点077
4.4.3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
方法077
4.5 环境试验078
4.5.1 环境试验的历史078
4.5.2 环境试验的分类与研究
方法078
4.6 文化环境079
4.6.1 文化因素079
4.6.2 文化功能与个体行为080
4.6.3 体验设计的文化因素分析081
4.6.4 流行与时尚082
思考题084
第5章 人的行为与交互085
5.1 人的行为与行为学研究085
5.1.1 行为的定义085
5.1.2 人类行为研究的起源086
5.1.3 行为学研究及行为的分类087
5.2 人的行为机制与行为规律088
5.2.1 人的行为机制088
5.2.2 人的行为规律089
5.3 人的行为的要素与行为模式090
5.3.1 行为的构成要素091
5.3.2 人的习性与习惯091
5.3.3 人的行为特征092
5.3.4 行为模式及其分类093
5.4 交互行为093
5.4.1 人机交互093
5.4.2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094
5.4.3 交互行为六要素095
5.4.4 交互行为的特点095
5.5 影响行为的因素096
5.5.1 行为遗传因素096
5.5.2 心理行为因素098
5.5.3 环境行为因素099
思考题100
原理篇――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第6章 KANO模型104
6.1 KANO模型概述104
6.1.1 KANO模型的定义104
6.1.2 KANO模型的起源105
6.2 KANO模型的内涵105
6.2.1 基本型需求106
6.2.2 期望型需求106
6.2.3 魅力型需求106
6.2.4 无差异型需求107
6.2.5 反向型需求107
6.2.6 KANO模型的启示107
6.3 KANO模型分析方法108
6.3.1 顾客需求层次识别108
6.3.2 顾客细分110
6.3.3 顾客满意度113
6.4 KANO模型的应用116
6.4.1 需求沟通――为什么要用
KANO模型116
6.4.2 问卷编制――正反两面的
KANO问题模式116
6.4.3 数据收集、清洗与分析117
6.5 KANO模型应用的思考119
6.5.1 KANO属性的优先级排序
问题119
6.5.2 如何看待结果中的KANO
属性119
6.5.3 KANO模型的优势与不足120
思考题120
第7章 格式塔原理121
7.1 格式塔概述121
7.1.1 格式塔的定义121
7.1.2 格式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23
7.2 格式塔理论的主要观点124
7.2.1 同型论124
7.2.2 完形组织法则125
7.2.3 学习理论125
7.2.4 心理发展126
7.2.5 人格理论126
7.3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27
7.3.1 知觉律127
7.3.2 记忆律129
7.4 格式塔原理的应用129
7.5 针对格式塔理论的批评134
思考题135
第8章 情感化设计136
8.1 情感与情感化设计136
8.1.1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136
8.1.2 情感产生的生理机制138
8.1.3 情感反射及其生理机制139
8.1.4 情感、意识与三位一体大脑
理论140
8.1.5 情感化设计的
Contents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前 言
第1章 绪论001
1.1 体验与用户体验001
1.1.1 体验001
1.1.2 用户体验002
1.2 用户体验设计003
1.2.1 用户体验设计的起源与
发展004
1.2.2 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范畴007
1.2.3 体验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008
1.2.4 无障碍设计与用户体验010
1.3 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方法012
1.3.1 经典用户体验研究方法013
1.3.2 用户体验研究的时空观014
1.4 用户体验设计与相关学科016
1.4.1 工业设计017
1.4.2 艺术设计018
1.4.3 人机工程学018
1.4.4 心理学019
1.4.5 其他相关学科019
1.5 本书结构及阅读建议020
思考题021
基础篇――用户体验设计的科学基础
第2章 人类感觉的要素024
2.1 人因学与人的因素研究024
2.2 人体测量与人的生理局限性025
2.2.1 人体测量学的定义025
2.2.2 人体测量学的由来025
2.2.3 人体测量的方法与应用026
2.3 人类的感觉与感官027
2.3.1 神经系统与大脑028
2.3.2 视觉与眼睛033
2.3.3 听觉与耳035
2.3.4 触觉与皮肤036
2.3.5 其他感觉036
2.3.6 基本感觉现象039
2.4 人类的知觉与心理活动040
2.4.1 人类的知觉040
2.4.2 人类的心理活动043
2.5 感官体验与产品设计046
2.5.1 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046
2.5.2 产品设计中的听觉表现047
2.5.3 产品设计中的触觉表现048
2.5.4 产品设计中的味觉表现048
思考题049
第3章 产品因素050
3.1 产品的层次结构050
3.1.1 产品的概念050
3.1.2 产品的层次052
3.2 产品的交互性054
3.2.1 产品的可用性055
3.2.2 产品的可接受性057
3.3 产品体验058
3.3.1 产品体验的定义058
3.3.2 产品体验的研究体系059
3.3.3 产品体验研究的学科构成060
3.4 产品体验三要素061
3.4.1 产品的美学体验062
3.4.2 产品的意义体验063
3.4.3 产品的情感体验064
3.4.4 产品体验三要素之间的
关系065
3.4.5 个体与文化差异的影响067
思考题067
第4章 环境因素068
4.1 环境的概念068
4.1.1 自然与人工环境069
4.1.2 社会环境070
4.2 人-环境交互及其特点071
4.2.1 环境在个体功能发展中的
作用071
4.2.2 人-环境交互作用的特点072
4.3 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074
4.3.1 解释模型074
4.3.2 评价模型075
4.3.3 操作模型075
4.3.4 反应模型075
4.4 环境心理学简介076
4.4.1 环境心理学发展历史076
4.4.2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特点077
4.4.3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
方法077
4.5 环境试验078
4.5.1 环境试验的历史078
4.5.2 环境试验的分类与研究
方法078
4.6 文化环境079
4.6.1 文化因素079
4.6.2 文化功能与个体行为080
4.6.3 体验设计的文化因素分析081
4.6.4 流行与时尚082
思考题084
第5章 人的行为与交互085
5.1 人的行为与行为学研究085
5.1.1 行为的定义085
5.1.2 人类行为研究的起源086
5.1.3 行为学研究及行为的分类087
5.2 人的行为机制与行为规律088
5.2.1 人的行为机制088
5.2.2 人的行为规律089
5.3 人的行为的要素与行为模式090
5.3.1 行为的构成要素091
5.3.2 人的习性与习惯091
5.3.3 人的行为特征092
5.3.4 行为模式及其分类093
5.4 交互行为093
5.4.1 人机交互093
5.4.2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094
5.4.3 交互行为六要素095
5.4.4 交互行为的特点095
5.5 影响行为的因素096
5.5.1 行为遗传因素096
5.5.2 心理行为因素098
5.5.3 环境行为因素099
思考题100
原理篇――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第6章 KANO模型104
6.1 KANO模型概述104
6.1.1 KANO模型的定义104
6.1.2 KANO模型的起源105
6.2 KANO模型的内涵105
6.2.1 基本型需求106
6.2.2 期望型需求106
6.2.3 魅力型需求106
6.2.4 无差异型需求107
6.2.5 反向型需求107
6.2.6 KANO模型的启示107
6.3 KANO模型分析方法108
6.3.1 顾客需求层次识别108
6.3.2 顾客细分110
6.3.3 顾客满意度113
6.4 KANO模型的应用116
6.4.1 需求沟通――为什么要用
KANO模型116
6.4.2 问卷编制――正反两面的
KANO问题模式116
6.4.3 数据收集、清洗与分析117
6.5 KANO模型应用的思考119
6.5.1 KANO属性的优先级排序
问题119
6.5.2 如何看待结果中的KANO
属性119
6.5.3 KANO模型的优势与不足120
思考题120
第7章 格式塔原理121
7.1 格式塔概述121
7.1.1 格式塔的定义121
7.1.2 格式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23
7.2 格式塔理论的主要观点124
7.2.1 同型论124
7.2.2 完形组织法则125
7.2.3 学习理论125
7.2.4 心理发展126
7.2.5 人格理论126
7.3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27
7.3.1 知觉律127
7.3.2 记忆律129
7.4 格式塔原理的应用129
7.5 针对格式塔理论的批评134
思考题135
第8章 情感化设计136
8.1 情感与情感化设计136
8.1.1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136
8.1.2 情感产生的生理机制138
8.1.3 情感反射及其生理机制139
8.1.4 情感、意识与三位一体大脑
理论140
8.1.5 情感化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