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公学私》章益国 | PDF下载|ePub下载
创建
查看
8
类别: 文化
作者:
章益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章学诚思想研究
出版年: 2020-5
页数: 496
定价: 88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30116698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章学诚思想研究
出版年: 2020-5
页数: 496
定价: 88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301166987
内容简介 · · · · · ·
章学诚是中国传统史学最杰出的理论家。《文史通义》与刘知幾《史通》并称史评“双璧”,加郑樵《通志》而成“史学三书”之名,而创获、意蕴其实过之。其声名之显晦起伏,其著述之暧昧多义,使对章学诚思想的研究尤富兴味。
目前对章学诚思想的主流解释,乃由一百年前胡适等人奠定并发展而来 。今日学界固守这一常规解释而成陈陈相因之势。实际上,章学诚所获得的赞美,多有誉非其实之处;而他很多闪烁着灵性的识见,被今人“平庸化”,转成索然无味的常识。本书彻底重检了章学诚研究的旧范式,以“道公学私”命题为中心重建了章学诚诠释的新坐标,从而对章学诚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如“史意”“六经皆史”“圆神方智”“通”“史德”“浙东学派”等均在移步换景中作了重新解释,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一百年来学界的“常规的章学诚形象”。
对章学诚的不同诠释,带来对整个传统史学的新认识。本书在传统史学史的语境下探讨了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历史认知的语言学基础、历史认知的默会维度、史家的主体性、历史学界的共识形成等当今史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同时把章学诚重新置入传统文化整体的思想背景下和哲学艺文论参验比较,恢复近人在以今释古中的“辉格式解释”中造成的“消耗性的转换”,使“文史”之“通义”灼然再现,使章学诚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史之学的合适的入门。
作者简介 · · · · · ·
章益国,1975年11月出生,浙江缙云人。200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等,曾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现供职于上海财经大学。
目录 · · · · · ·
导言中国传统史学的祛魅
第一部分史意论
第一章史意:默会之知
一作为默会知识的“史意”
二历史认识中的两种默会知识
三“史意”的传承
四“史意”说之弊
第二章从“史义”到“史意”
一意:意义与意味
二从意义到意味(由善而美)
三史可以兴:从“史义”到“史意”
第三章言史意与言史法
一“意”与“法”
二“范畴错植”
三史意与史法:历史思考的两种进路
第四章史意:史学的风格
一《史记》何以是“圆”的?
二内容与风格
三“学如其人”的适用限度
四史意的消散:感受力的隔绝
第五章章学诚与以赛亚·柏林:“史学隐微主义”的中西比较
一历史的两个层面和人类的两种才智
二再论“刺猬与狐狸”之喻
三章学诚是“刺猬”还是“狐狸”?
第二部分比兴之旨
第六章隐喻型的章学诚与转喻型的戴震
一章学诚、戴震的两个早年故事
二隐喻与转喻
三章学诚思维的相邻性紊乱
四章戴之争再解
第七章章学诚经史论的结构
一“五经教”:元典的二元对等结构
二“圆神”与“方智”
三论纪传诸体
第八章知识分类: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一作为隐喻的“六经皆史”
二六经皆×:六经的互文性
三四部的隐喻关系
四“四部皆通”的学术史观
第九章学术风气二元循环论
一天下学术、分以“二”途
二风气循环
三“两纪之法”与“风格矩阵”:“学术风气二元循环论”的推演
第十章“浙东学派”说的比(结构)兴(隐喻)之旨
一“学术地理”问题
二“浙东学派”说研究史回顾
三比:源自“结构”的理由
四兴:以味不以形——“浙东学派”新解
五“浙东学派”传承的强弱度
第三部分道公学私
第十一章史家质性与历史认识
一学者的天性类型
二“天性”与“观点”
第十二章释“通”
一博与约
二“意义”层次上的“通”——横通与纵通
三建立在“个人知识”上的通——圆通
第十三章史德新释:史家主体性的限度
一“心术之诚伪”:对自己诚实
二“尽其天而不益以人”:得其天性谓之德
三“天与人参,不可不辨”:贯彻主体性、避免主观性
四“科学良心”:从道德论到知识论
五“道公学私”:个人阐释和公共阐释的张力
小结道公学私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第一部分史意论
第一章史意:默会之知
一作为默会知识的“史意”
二历史认识中的两种默会知识
三“史意”的传承
四“史意”说之弊
第二章从“史义”到“史意”
一意:意义与意味
二从意义到意味(由善而美)
三史可以兴:从“史义”到“史意”
第三章言史意与言史法
一“意”与“法”
二“范畴错植”
三史意与史法:历史思考的两种进路
第四章史意:史学的风格
一《史记》何以是“圆”的?
二内容与风格
三“学如其人”的适用限度
四史意的消散:感受力的隔绝
第五章章学诚与以赛亚·柏林:“史学隐微主义”的中西比较
一历史的两个层面和人类的两种才智
二再论“刺猬与狐狸”之喻
三章学诚是“刺猬”还是“狐狸”?
第二部分比兴之旨
第六章隐喻型的章学诚与转喻型的戴震
一章学诚、戴震的两个早年故事
二隐喻与转喻
三章学诚思维的相邻性紊乱
四章戴之争再解
第七章章学诚经史论的结构
一“五经教”:元典的二元对等结构
二“圆神”与“方智”
三论纪传诸体
第八章知识分类: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一作为隐喻的“六经皆史”
二六经皆×:六经的互文性
三四部的隐喻关系
四“四部皆通”的学术史观
第九章学术风气二元循环论
一天下学术、分以“二”途
二风气循环
三“两纪之法”与“风格矩阵”:“学术风气二元循环论”的推演
第十章“浙东学派”说的比(结构)兴(隐喻)之旨
一“学术地理”问题
二“浙东学派”说研究史回顾
三比:源自“结构”的理由
四兴:以味不以形——“浙东学派”新解
五“浙东学派”传承的强弱度
第三部分道公学私
第十一章史家质性与历史认识
一学者的天性类型
二“天性”与“观点”
第十二章释“通”
一博与约
二“意义”层次上的“通”——横通与纵通
三建立在“个人知识”上的通——圆通
第十三章史德新释:史家主体性的限度
一“心术之诚伪”:对自己诚实
二“尽其天而不益以人”:得其天性谓之德
三“天与人参,不可不辨”:贯彻主体性、避免主观性
四“科学良心”:从道德论到知识论
五“道公学私”:个人阐释和公共阐释的张力
小结道公学私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