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薛建阳等》薛建阳戚亮杰 | PDF下载|ePub下载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薛建阳等 版权信息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ISBN:9787111624790
- 条形码:9787111624790 ; 978-7-111-62479-0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薛建阳等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构构造与相关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受力特性研究、传统风格建筑带斗�黹苤�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动力加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性能分析及设计建议、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以及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体系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也可供从事钢结构、古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薛建阳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构构造与相关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受力特性研究、传统风格建筑带斗�黹苤�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动力加载试验、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性能分析及设计建议、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以及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体系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也可供从事钢结构、古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薛建阳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传统风格建筑与古建筑的区别1
1��1��2传统风格建筑的形成与发展2
1��1��3传统风格建筑细部连接的构造2
1��1��4传统风格建筑钢节点的营造特点3
1��1��5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表现形式4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5
1��2��1传统风格建筑的研究现状5
1��2��2转换柱连接及异形节点的研究现状7
1��2��3结构减震及阻尼节点的研究现状9
1��3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10
1��3��1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研究10
1��3��2传统风格建筑节点抗震性能及减震研究10
1��3��3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11
1��3��4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性能化设计及其建议11
第2章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12
2��1引言12
2��2试验概况12
2��2��1试件设计12
2��2��2试件制作及材料性能13
2��2��3加载装置及方案15
2��2��4量测方案15
2��3试验现象16
2��3��1加载过程16
2��3��2破坏模式17
2��4主要试验结果18
2��4��1滞回曲线18
2��4��2特征荷载19
2��4��3特征位移及延性19
2��4��4刚度退化19
2��4��5耗能性能20
2��4��6应变分布21
2��5考虑损伤效应的恢复力模型21
2��5��1骨架曲线22
2��5��2弹性段理论计算22
2��5��3塑性段理论计算24
2��5��4骨架曲线对比25
2��5��5双参数损伤效应26
2��5��6恢复力模型28
2��6本章小结29
第3章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受力特性研究31
3��1概述31
3��2模型建立31
3��2��1材料本构模型31
3��2��2单元类型选取及网格划分32
3��2��3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32
3��2��4影响因素33
3��3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33
3��3��1极限变形33
3��3��2滞回曲线34
3��3��3骨架曲线35
3��4钢材断裂研究37
3��4��1应力分析37
3��4��2等效塑性应变39
3��4��3母材断裂分析40
3��5本章小结41
第4章传统风格建筑带斗�黹苤�节点抗震性能试验43
4��1试验概况43
4��1��1试验目的43
4��1��2试件设计及制作43
4��1��3试件加载及测点布置49
4��2试验过程52
4��3破坏形态分析58
4��4试验结果59
4��4��1滞回曲线59
4��4��2骨架曲线60
4��4��3极限承载力和位移61
4��4��4延性62
4��4��5耗能性能63
4��4��6强度退化65
4��4��7刚度退化66
4��4��8节点区应变分析67
4��5本章小结69
第5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震性能试验70
5��1试件的设计及制作70
5��1��1试件设计70
5��1��2试件制作76
5��1��3材性试验76
5��2测量方法及加载方案76
5��2��1测量方法76
5��2��2加载装置79
5��2��3加载制度79
5��3试验过程81
5��3��1加载破坏过程81
5��3��2核心区应变87
5��3��3破坏模式90
5��4试验结果分析91
5��4��1滞回曲线91
5��4��2骨架曲线93
5��4��3变形能力93
5��4��4耗能能力95
5��4��5刚度退化95
5��4��6强度衰减96
5��4��7核心区剪切应变97
5��5本章小结98
第6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100
6��1受力分析模型100
6��2下核心区抗剪承载力计算102
6��2��1节点域受力模型102
6��2��2下核心区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103
6��3验证分析106
6��3��1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对比106
6��3��2公式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值对比107
6��4本章小结107
第7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动力加载试验109
7��1试验目的109
7��2试件的设计及制作110
7��2��1无控节点试件设计110
7��2��2阻尼器和有控试件设计110
7��2��3试件制作114
7��2��4材性试验114
7��2��5试验装置和加载制度114
7��2��6试验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120
7��3试验过程描述120
7��4应变分析127
7��5破坏模式分析129
7��6试验结果分析129
7��6��1滞回曲线129
7��6��2骨架曲线133
7��6��3变形能力133
7��6��4耗能分析135
7��6��5强度衰减137
7��6��6刚度退化138
7��7本章小结139
第8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性能分析及设计建议141
8��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41
8��1��1材料的本构模型141
8��1��2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142
8��1��3接触关系和分析步设置142
8��1��4双梁连接器和阻尼器的模拟143
8��2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144
8��2��1破坏模式分析144
8��2��2滞回曲线145
8��2��3骨架曲线149
8��2��4阻尼器阻尼力�参灰浦突厍�线152
8��3有限元参数分析154
8��3��1柱轴压比154
8��3��2阻尼系数159
8��3��3阻尼器长度162
8��3��4阻尼器安装角度169
8��4设计建议176
8��5本章小结178
第9章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179
9��1引言179
9��2模型设计与制作180
9��2��1模型设计180
9��2��2试件制作183
9��2��3相似关系183
9��2��4模型材料性能184
9��3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185
9��3��1试验方法原理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传统风格建筑与古建筑的区别1
1��1��2传统风格建筑的形成与发展2
1��1��3传统风格建筑细部连接的构造2
1��1��4传统风格建筑钢节点的营造特点3
1��1��5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表现形式4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5
1��2��1传统风格建筑的研究现状5
1��2��2转换柱连接及异形节点的研究现状7
1��2��3结构减震及阻尼节点的研究现状9
1��3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10
1��3��1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研究10
1��3��2传统风格建筑节点抗震性能及减震研究10
1��3��3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11
1��3��4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性能化设计及其建议11
第2章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12
2��1引言12
2��2试验概况12
2��2��1试件设计12
2��2��2试件制作及材料性能13
2��2��3加载装置及方案15
2��2��4量测方案15
2��3试验现象16
2��3��1加载过程16
2��3��2破坏模式17
2��4主要试验结果18
2��4��1滞回曲线18
2��4��2特征荷载19
2��4��3特征位移及延性19
2��4��4刚度退化19
2��4��5耗能性能20
2��4��6应变分布21
2��5考虑损伤效应的恢复力模型21
2��5��1骨架曲线22
2��5��2弹性段理论计算22
2��5��3塑性段理论计算24
2��5��4骨架曲线对比25
2��5��5双参数损伤效应26
2��5��6恢复力模型28
2��6本章小结29
第3章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受力特性研究31
3��1概述31
3��2模型建立31
3��2��1材料本构模型31
3��2��2单元类型选取及网格划分32
3��2��3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32
3��2��4影响因素33
3��3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33
3��3��1极限变形33
3��3��2滞回曲线34
3��3��3骨架曲线35
3��4钢材断裂研究37
3��4��1应力分析37
3��4��2等效塑性应变39
3��4��3母材断裂分析40
3��5本章小结41
第4章传统风格建筑带斗�黹苤�节点抗震性能试验43
4��1试验概况43
4��1��1试验目的43
4��1��2试件设计及制作43
4��1��3试件加载及测点布置49
4��2试验过程52
4��3破坏形态分析58
4��4试验结果59
4��4��1滞回曲线59
4��4��2骨架曲线60
4��4��3极限承载力和位移61
4��4��4延性62
4��4��5耗能性能63
4��4��6强度退化65
4��4��7刚度退化66
4��4��8节点区应变分析67
4��5本章小结69
第5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震性能试验70
5��1试件的设计及制作70
5��1��1试件设计70
5��1��2试件制作76
5��1��3材性试验76
5��2测量方法及加载方案76
5��2��1测量方法76
5��2��2加载装置79
5��2��3加载制度79
5��3试验过程81
5��3��1加载破坏过程81
5��3��2核心区应变87
5��3��3破坏模式90
5��4试验结果分析91
5��4��1滞回曲线91
5��4��2骨架曲线93
5��4��3变形能力93
5��4��4耗能能力95
5��4��5刚度退化95
5��4��6强度衰减96
5��4��7核心区剪切应变97
5��5本章小结98
第6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仓�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100
6��1受力分析模型100
6��2下核心区抗剪承载力计算102
6��2��1节点域受力模型102
6��2��2下核心区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103
6��3验证分析106
6��3��1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对比106
6��3��2公式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值对比107
6��4本章小结107
第7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动力加载试验109
7��1试验目的109
7��2试件的设计及制作110
7��2��1无控节点试件设计110
7��2��2阻尼器和有控试件设计110
7��2��3试件制作114
7��2��4材性试验114
7��2��5试验装置和加载制度114
7��2��6试验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120
7��3试验过程描述120
7��4应变分析127
7��5破坏模式分析129
7��6试验结果分析129
7��6��1滞回曲线129
7��6��2骨架曲线133
7��6��3变形能力133
7��6��4耗能分析135
7��6��5强度衰减137
7��6��6刚度退化138
7��7本章小结139
第8章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新型阻尼节点性能分析及设计建议141
8��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41
8��1��1材料的本构模型141
8��1��2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142
8��1��3接触关系和分析步设置142
8��1��4双梁连接器和阻尼器的模拟143
8��2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144
8��2��1破坏模式分析144
8��2��2滞回曲线145
8��2��3骨架曲线149
8��2��4阻尼器阻尼力�参灰浦突厍�线152
8��3有限元参数分析154
8��3��1柱轴压比154
8��3��2阻尼系数159
8��3��3阻尼器长度162
8��3��4阻尼器安装角度169
8��4设计建议176
8��5本章小结178
第9章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179
9��1引言179
9��2模型设计与制作180
9��2��1模型设计180
9��2��2试件制作183
9��2��3相似关系183
9��2��4模型材料性能184
9��3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185
9��3��1试验方法原理